中晚稻是咸宁的主要粮食品种,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0%,收购量占总收购量的80%,是种粮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。今年该市中晚稻种植面积152万亩,预计产量13亿斤,预计商品粮6亿斤,经纪人就帮着农民收购了4亿斤。
近日来,湖北咸宁中晚稻收购拉开了大幕。田间地头机声隆隆,运输车辆往来穿梭。
“杨老板,请你过来帮着收粮了。”咸安区横沟桥镇横沟北路钟贤清一早就打电话给粮食经纪人杨钖忠。
杨钖忠开着三轮车兴冲冲地赶到钟贤清家。钟贤清种了10亩稻田,精耕细作下,产量达到了1.4万斤。
“老钟,现在粮库收粮是一百斤126元,我给你的收购价是每百斤110元。”杨钖忠说。
“去年你的收购价是一百斤120元,今年一下就降了10元。1万斤粮食就少了1000多元。”钟贤清不乐意地说。
“老钟,你也清楚现在粮食最低收购价是126元,我还要去杂、烘干、运输,你不可能让我亏本收购吧?”杨钖忠进一步劝说。最终,钟贤清点头答应卖粮。
钟贤清为何会答应?“因为他清楚粮食经纪人给的是实惠的收购价。”咸宁市粮食局调控科科长陈长望说,粮食分为毛粮、收购粮。不少村民卖给经纪人 的是毛粮,而粮库收购的是在产后服务中心进行烘干、分捻、整理后的收购粮。
农民愿意卖毛粮有原因,陈长望分析认为,一是,在农村不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,种田大多是老弱劳力,没精力整理毛粮。二是,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改变,农民有其他收入支持生活,粮食收入不占主流,不愿整理毛粮。三是,大多数农民只有几亩田地,单户农家粮食产量不高,整理毛粮出售不合算。
杨钖忠也证实了陈长望的分析。他说:“关键是农户太分散,上门到农户家收粮要成本,粮食收回烘干、去除杂质要成本,粮食运到粮库去卖又有成本。收购量大,整体成本降低,我们才有钱赚。”在咸宁,跟杨钖忠这样的粮食经纪人还有300余人,他们走村串户,收购粮食占政策性收购的80%以上。
“80%以上是个什么概念?今年全市中晚稻种植面积152万亩,预计产量13亿斤,预计商品粮6亿斤,经纪人就帮着农民收购了4亿斤。”陈长望说。
这段时间粮食经纪人在忙着收购粮食,而早在9月,粮食部门就一直忙着设点、定点、审点,做好粮食收储准备。
这两个月来,咸宁市粮食局副调研员张达翔的脚步就没有停过。“中晚稻的收储是一项经济工作,更是一项政治任务。”这句话背后的分量是,中晚稻是咸宁市的主要粮食品种,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0%,收购量占总收购量的80%,是种粮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。
沉甸甸的责任,让张达翔一行奔波在全市 各大收储点。咸宁市安泰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中心库、咸宁市安泰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八斗角库、嘉鱼县丰禾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潘湾站、嘉鱼县丰禾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簰洲站、赤壁市丰谷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赤马港库、赤壁市丰谷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一分库、通城县银邑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大楼站、崇阳县田野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中心库,都留下了工作小组的身影。
据了解,工作小组的工作主要有三项:一是审查企业资料是否合格,二是核验空仓是否达标,三是检查仓储设施是否安全。
“工作任务看似简单,但工作内容却不少。”陈长望也是工作组成员之一,他举了一些日常案例,如消防水带不够长,个别消防器材过期,消防池不符合标准,仓房有裂缝,通风槽没完工等。“这些都得一项项督促整改,一个个销号落实,有些问题前后还要跟踪、调整、督促数次。”期间,粮食系统还开通了12325粮食流通监管热线。面向全社会受理对涉嫌违反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》《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》或其他粮食流通法规政策行为的举报。